2018年计划完成700名贫困劳动力培训任务,上半年已举办培训班102期,培训6368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1人次。

湟中: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青海日报
2018-09-04
2018年计划完成700名贫困劳动力培训任务,上半年已举办培训班102期,培训6368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1人次。

近年来,湟中县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努力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围绕脱贫抓发展,加快发展促脱贫,推动脱贫攻坚与各项重点工作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种植中药材,牛羊育肥,引导动员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争取到路灯100多盏,硬化道路近千米”……

在湟中县上新庄镇周德村的会议室里,村党支部书记石玉珍和驻村第一书记王选利说着他们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为民办的实事。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湟中县瞄准群众需求,把作风摆正,把工作做实,把好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

——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夯实群众增收基础。上半年,湟中对全县9个乡镇的18个贫困村和19个非贫困村中新增的54户、228名贫困人口产业扶持项目全部落实,共投资123.12万元。投资5653万元建成辽援中藏药材扶贫产业示范园,目前,园区已入驻带动贫困农户较强的中藏药材专业合作社16家,收购各类中藏药材1000余吨以上,加工当归、黄芪等药材800多吨。

——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打造脱贫增收样板。深处脑山的包勒村,曾经知道的人并不多,它的第一次闪亮登场是在2016年6月的青海省首届稻草人创意文化艺术节。那个夏天,十万名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汽车一直停到了村子口。如今,包勒村的村民们纷纷开起了农家乐,沉寂多年的贫困村终于沸腾了。

立足青山绿水,推广乡村旅游成功经验,湟中县投资2100万元全力打造了共和镇西台村、土门关乡上山庄村等7个乡村旅游项目,并优先安排项目村贫困劳动力到旅游景区务工,鼓励和引导贫困户以发展民宿、农家乐、销售土特产等方式来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支部+农户”“企业+农户”的旅游脱贫新路径。

——以政策兜底为保障,全面落实救助政策。今年以来,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全额资助。全面落实各项医疗救助保障措施,贫困户报销基本医疗3298人次、1281.83万元,大病医疗救助329人、108.6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615人次、414.11万元,为贫困户发放农村低保金3338户、1037.67万元。投入专项资金420.18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健康保”项目,切实增强了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同时,建立贫困户就业培训台账,积极整合“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018年计划完成700名贫困劳动力培训任务,上半年已举办培训班102期,培训6368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1人次。提供生态管护岗位1267个,组织贫困劳动力进城、进园区务工,2018年新增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1395人,实现劳务性收入804.74万元。

夯实贫困村发展“底子”

相比“天不亮学生娃们就要从山顶出发,到山脚的学校去读书”的“读书难”记忆,湟中县田家寨镇马昌沟村村民李成章印象更深的是,村里成年男子的“娶妻难”问题。“村子穷不说,交通还非常不便,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很多村里的老人都希望从山顶搬下来,好给儿子们说媳妇 。”

2016年,田家寨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在该镇政府驻地的一块开阔空地上开工,项目涉及田家寨镇大卡阳、小卡阳、马昌沟三个村子的194户人家(其中贫困户92户)。可以说,这一项目的实施,给马昌沟村的贫困户们带来了新希望。

2018年,县上又续建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涉及土门关乡上阿卡、秋子沟2个村农户335户、104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2户、486人。如今已完成所有农户房屋主体建设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抓紧进行中。

同时,计划对2208户危旧房进行就地改造,其中贫困家庭480户(含无能力改造危房户249户)。目前,无能力改造危房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项目批复已下达,资金也已拨付。

与此同时,湟中县还以行业扶贫为依托,不断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按照贫困村退出“六有”标准,持续整合交通、水利、电力等项目资金,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92亿元,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全县41个村实施高原美丽乡村项目;

在49个贫困村硬化村道162.88公里;

为57个贫困村配置环卫设施;

为25个贫困村配备文化健身器材;

实施47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9个村卫生室、14个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8个村电网升级等工程……

同时,整合扶贫资金1.28亿元,为77个贫困、224个非贫困村安排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

种种举措,进一步夯实了贫困村的发展“底子”。

不断扩大脱贫成果

脱贫攻坚是块硬骨头,越往后越难啃。成绩已属于过去,面向未来的目标任务,他们继续铿锵迈进。

为确保年内全面完成74个贫困村退出,2458户、7373名贫困户稳定脱贫任务,湟中县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竭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统筹推进贫困县“摘帽”工作。按照《湟中县2018年脱贫摘帽工作方案》确定的任务分工,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推进产业扶持项目、光伏扶贫项目、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做好危旧房改造、转移就业等工作。

全面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民政救助、教育救助等措施,扎实开展控辍保学、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压茬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全面排查补齐“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方面的漏项缺项,做好扶贫档案规范化整理工作,提前着手准备县摘帽相关资料,在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的基础上,申请贫困县摘帽。

——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按照“脱贫攻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培训力度,强化扶贫干部的政策掌握程度,切实增强基层扶贫干部的攻坚能力。

——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和西宁市关于推进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政策解读、解惑释疑、教育引导等工作,大力倡导勤劳致富思想理念,总结推广脱贫典型,坚持正向引导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湟中县努力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