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是青海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到全省的40%、30%、34%。据去年底初步摸底,海东市已脱贫人口中有146户556人存在返贫风险,在非贫困人口中有534户2064人存在致贫风险。

把握脱贫攻坚新形势 决战脱贫攻坚收官战

青海日报
2020-04-13
海东市是青海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到全省的40%、30%、34%。据去年底初步摸底,海东市已脱贫人口中有146户556人存在返贫风险,在非贫困人口中有534户2064人存在致贫风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脱贫攻坚摆到突出位置,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新形势,精准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要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海东市是青海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到全省的40%、30%、34%。海东市实现绝对贫困“清零”对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目前我们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继续坚持“双组长”制等经过脱贫攻坚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创新推进脱贫成效后续巩固行动。

要深刻认识困难挑战,找准差距不足,补齐短板。脱贫攻坚从决定性胜利到全面胜利,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据去年底初步摸底,海东市已脱贫人口中有146户556人存在返贫风险,在非贫困人口中有534户2064人存在致贫风险。由于湟水河南北两山及黄河北岸山区面积较大,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层次不高、管护不到位,因此基础设施后续巩固提升任务较重。二是深度贫困地区依然是海东市脱贫成效巩固战的主战场。海东市划定的黄河谷地北岸片区、湟水河南山片区和湟水河北山片区三个深度贫困片区共有25个深度困难乡镇,虽然基本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清零”,但是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制约群众稳定脱贫的因素依然较多。同时,还有一部分“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需要通过兜底保障等措施持续帮扶。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存在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从事餐饮业和旅游业及在外从事劳务产业的群众影响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脱贫不稳群众的返贫风险和部分非贫困户的新致贫风险,对稳固脱贫成效等方面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任务重。目前海东市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7万户6.61万人,占青海省搬迁总量的33%。与完成搬迁建设任务相比,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通过进城上楼方式安置的群众与建新村等方式安置的群众相比较,在后续产业扶持等方面难度更大。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要勇于正视,敢于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要脚踏实地抓巩固,放眼未来谋长远。海东市既要紧盯“收官”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剩余10户49名贫困人口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又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要求,着眼长远,制定远期扶贫“作战”计划。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要围绕培育粮油种植、畜禽养殖、果蔬药材、农畜产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全力巩固到户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扶贫产业园及旅游扶贫项目带贫能力,确保脱贫户持续增收,贫困村培育增收产业。要强化就业及“拉面”扶贫后续巩固提升,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贫困群众就业覆盖面。要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综合运用减免学费等政策措施,实现脱贫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在校大学生进行全程扶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全面推动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要持续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继续落实“六减免、十覆盖”健康扶贫政策,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减轻农村群众就医负担。要在高标准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乐都区中坝乡整乡灾后搬迁项目,确保年底基本完工。全面排查、改造农村危旧房,确保农村危旧房彻底“清零”。

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对海东市“1+8+10+10+20”扶贫政策体系全面评估梳理,分类确定需要取消的、接续的、完善的或强化的各项政策,完善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制度框架;要结合“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编制,加强顶层设计,深入研究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目标任务、扶贫标准、工作对象、政策措施,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作者为海东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