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布龙,男,1926年11月生于青海省海晏县一个牧民家庭,1950年7月参加工作,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青海省黄南州委、省畜牧厅、省政府、省人大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2001年退休。2001年5月16日荣获全国首届“母亲河奖”。尕布龙同志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第五届、第七届人大代表。2011年10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尕布龙同志说:“不知老百姓甘苦的人不配做共产党的干部,而一个人只有像老百姓一样艰难地生活和劳动过,才能领会老百姓的甘苦。”他从政为官50年,勤奋工作,无私正派,把共产党人的形象伫立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引领成千上万的牧区群众走向富裕,书写了共产党人永恒的信念与忠诚;他官至省级30年,在家里办起免费的“牧民店”,为7000多名群众排忧解难,自己却对家人严格要求、“约法三章”,身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自己的子孙至今依然在草原放牧;他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冷暖安危,工资成了百姓看病的“救命钱”,安家费成了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的“修缮款”;他在岗位时,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带领群众劈山开路、探索牛羊育肥方法,从不办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事;他出行轻车简从、调研自掏餐费,不吃招待饭、不住大宾馆,春节时为了让乡亲们过个好年,他领着干部替乡亲们放羊。退休后,他带领人员在西宁南北山上搞绿化,经过18年奋斗,完成两山植树造林20.93万亩,覆盖率达75%以上,为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装,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2015年7月,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分别在《国内动态清样》(抄送件)第190期《把党和政府好形象立在百姓“心坎上”——尕布龙事迹在青海“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反响强烈》一文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多宣传像尕布龙这样共产党的好干部,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典型。”
经中央批准,2015年9月25日,新华社、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青海省委在西宁共同举办“学习尕布龙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座谈会”。
2016年1月31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尕布龙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5月,省委宣传部组建“时代楷模·尕布龙”先进事迹报告团,先后开展巡回宣讲15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