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张文一家还过着清贫的生活。2014年前,张文在省残联工作,主要跑玉石雕刻的市场销售。2016年,张文把家中出租的房子收回,2017年与姐夫当起了学徒,一年之后,张文和张小平信心满满,“一技在手,酒的天下我有”。

诗酒年华

青海
2021-07-01
2015年,张文一家还过着清贫的生活。2014年前,张文在省残联工作,主要跑玉石雕刻的市场销售。2016年,张文把家中出租的房子收回,2017年与姐夫当起了学徒,一年之后,张文和张小平信心满满,“一技在手,酒的天下我有”。

酒庄不起眼,因为它坐落在一排排的阡陌巷道中,如果是头回去,恐怕还得细细寻找一番。两口酒缸装饰着门店,告诉那些步履匆匆的过路人这户人家的与众不同。

1月23日,跟随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党委副书记赵国艳,我们来到河阴镇城关村的德义酒庄。门面上贴有“开坛千君醉,上桌十里香”字样的对联,青稞酒的阵阵香气不时地直钻鼻孔,边读对联边闻酒香,仿佛那滴滴醇厚清冽的美酒已在唇齿间生香。

与酒结缘

“酒逢知己千杯少”

经营酒庄的是城关村的村民张文一家。2015年,张文一家还过着清贫的生活。“那时家里就靠养10头猪和30只羊生活,加上母亲出售饲料赚钱,一年全家最多收入也就一万元。”但上天似乎并不眷顾这户人家,父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母亲患有卵巢癌,张文小时候受过伤,肢体有四级残疾,因病、因残致贫,张文一家被评为贫困户。

“我今年30岁,被评为贫困户的那年我才25岁。年纪轻轻的就戴顶‘贫困户’的帽子,我真不甘心!”张文说。

2014年前,张文在省残联工作,主要跑玉石雕刻的市场销售。张文坦言:“通过朋友介绍,偶然一次在酒桌上认识了朋友代延生,那时他通过我购买了一只价值18000元的手镯。他和舅舅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做酒,当地有‘酩馏之乡’的美誉,而且他们的酒厂规模很大。我们特别聊得来,他拿出了自家酿的纯粮食酒让我品尝,那酒不仅口感好而且喝着放心,第二天也不难受,我便有了发展酒产业的想法。”

“当时我请代延生给我和姐夫张小平当老师,为酒庄提供技术指导。那支手镯他还差6000元没给我,我寻思着也不用给了,就当提早交学费了!”张文质朴地笑着。

靠酒脱贫

“暂凭杯酒长精神”

张文的酒庄虽小,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看得出来内部空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个房间都不闲着,有的放置蒸汽锅炉,有的摆放发酵大缸,还有一间的展示柜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酒坛,供顾客挑选。

踏进这间酒庄,犹如阅读一本生动的高原酒的史书,能清晰地知道一粒粒青稞经历了怎样的蜕变重生后化作了人们口中的滴滴晶莹透亮的美酒。

2016年,张文把家中出租的房子收回,2017年与姐夫当起了学徒,一年之后,张文和张小平信心满满,“一技在手,酒的天下我有”。

张文说:“我们从贵德县新街乡陆切村、贵南县过马营镇收购当地优质青稞,清选、粉碎后加入自家种植的燕麦、青稞、豌豆、大米,再放到大缸里发酵45天至50天,之后再倒入蒸馏锅里进行蒸馏,分装成头曲、二曲、三曲销售。”

采访的间隙,不时有很多客人过来买酒,看得出来,他们是这里的常客。

“给我来上几斤二曲酒,馋了,过年了就差这口!”客人巴巴地盼。

“好嘞!您稍等,这就给您装!喝得不够打电话再送!”张文爽快地答。

“春节期间生意好,一天就能挣2000元!现在我一年收入达到7万元,不仅脱贫了还把欠的账还了,在原来房子的基础上盖了小二层,还更新了设备,将燃煤锅炉升级为燃气锅炉,加水、加热都是自动化的,再也不用人力了,既省劲又卫生。”张文说。

借酒展望

“诗酒人生好年华”

张文喝酒、酿酒、卖酒,也爱酒。这酒里有他秉承的初心,也向人们展示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脱贫精神。

“虽然现在政策很好,但光靠政府要靠到什么时候?趁我年轻的时候我想好好干一番事业。”张文说。

“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有顾虑吗?”记者问。

张文说:“现在到处都是勾兑酒,纯粮食酿造的酒越来越少了,市场潜力肯定巨大。当时没想太多,就冲着这些开始干了。”

“真没想过会失败,因为心底就想着怎么把这酒酿好。把发酵的时间控制好,不偷工减料,用心酿酒。其实干什么都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多付出辛苦和汗水。”张文的心得体会还不少。

经过不懈努力,他的酒销售到了西宁市、海南州、同德县、湟中县,现在他还想把生意再扩展到德令哈市。酒的品质好,价格又亲民,此酒深受消费者青睐。前几天县上举办的年货节他挣了2万元,这天,他还给湟中县的客户送去了20箱酒。

今后,张文想着攒点钱扩大酒庄规模,多存些封坛酒,让周边的贫困户、残疾人们参与制作、加工、出售,带动他们一起脱贫致富。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