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海县不断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依托“有机”品牌,着力发展有机畜牧业合作社,打造以有机燕麦、有机青稞和有机油菜为主的三个万亩、两个千亩种植基地,并喜获丰收;以“河卡有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草原深处延伸。

“一马平川”看兴海——兴海县发展有机畜牧业合作社带动群众脱贫见闻

青海
2021-07-01
近年来,兴海县不断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依托“有机”品牌,着力发展有机畜牧业合作社,打造以有机燕麦、有机青稞和有机油菜为主的三个万亩、两个千亩种植基地,并喜获丰收;以“河卡有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草原深处延伸。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似乎只有河卡地区一马平川”——去过兴海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的确,早在2001年,兴海县就借助河卡地势开阔的有利条件发展有机畜牧业,成立了青藏高原有机畜产品基地,这也是当时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近年来,兴海县不断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依托“有机”品牌,着力发展有机畜牧业合作社,打造以有机燕麦、有机青稞和有机油菜为主的三个万亩、两个千亩种植基地,并喜获丰收;以“河卡有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草原深处延伸——

见闻一:

朋友间的合作与竞争

盛夏的河卡镇麦浪叠翠、菜花涌金,无不显示着草原上的勃勃生机。

五一村,位于河卡镇朝北30公里处。站在村口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青稞地一眼望不到头,“万亩青稞基地”果然名不虚传。

兴海县扶贫局局长久先太说,五一村有380户1500多人,是县里的23个贫困村之一,全村有108户贫困户。没有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地形开阔、种植面积广是唯一的优势。

从2011年开始,种植能手尕藏多杰组织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规模化种植青稞。几年来,五一村的青稞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村3000公顷耕地中有2000公顷在种植青稞。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也在县农牧、扶贫部门的扶持帮助下“鸟枪换炮”。

不久前,村委会主任闹金才让带着我们来到尕藏多杰的“强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参观。

3000平方米的打谷场、700多平方米的粮食储备库、500平方米的储草棚,还有一栋两层楼房,一楼是农机库,里面有拖拉机、收割机、清选机等,二楼为办公室。

“按照亩产400多斤计算,每斤青稞的收购价现在是1.3元。如果今年收成好,仅青稞种植一项就能给村里增加1700万元收入。这还不算牛羊养殖、饲草种植以及帮助收购企业装运的收入。”一算起村里的账,闹金才让高兴地合不拢嘴。

说话间,另一个合作社——“诺金种植合作社”的牌匾出现在眼前。还没等大家发问,闹金才让不好意思地介绍到:

“这是我自己的合作社,年初刚刚成立。虽然没有楼房,但其他硬件设备一样也不差,拖拉机、收割机等样样俱全,几乎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

久先太说,尕藏多杰的合作社虽然发展较早,但股份制改造时入股的人只有100多户,不到全村的三分之一。为了能把其他人组织起来,闹金才让决定自己成立一个合作社,并出资93万元购买了拖拉机、割草机等设备,并且在入股分红模式上与尕藏多杰形成差异竞争,希望能带动所有的贫困户参与进来,改变一些群众“等”、“靠”、“要”的思想。

“我与尕藏多杰一直都是好朋友。在和他商量这件事时,他非常支持我。我俩不谋而合,都想把村里的有机青稞产业做大做强。在种植方面,他经常过来帮我做技术指导,在经营方面,我帮他出谋划策。他有想法,如果年底我给社员的分红超过他,就考虑跟着我干。看着吧,我给社员分得钱肯定比他多。”闹金才让显得很有底气。

一个村两个畜牧业合作社,目标一致——团结起来凝聚人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这是兴海县通过发展有机畜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一个亮点,也是全县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的缩影。

见闻二:

你追我赶凸显内生动力

如今,传统畜牧业已经开始向现代生态畜牧业悄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有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兴海县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据兴海县农牧局副局长尤鲁宁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40个有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有3651户参加,入社率39.1%。

2016年底,河卡镇将五一村、幸福村、上游村等五个村的合作社确定为试点社,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意在更好地发挥合作社作用。其中,上游村畜牧业合作社已开始发展二三产业,主要对合作社种植的青稞和油菜进行加工,目前已建成270平方米的榨油坊。

7月22日,当我们来到上游村时,合作社理事长东主和员工正在榨油车间忙碌着各自的工作:拖地、调试设备、整理库房……

“这些设备投入运营后,每天可榨2500公斤油菜籽。过几天县食品药品管理局要来检查这些设备。检查合格、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我们就可以经营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主擦了一把汗说道。

车间内,崭新的榨油机、磨粉机、传送带一尘不染。东主说,为了保证油品质量和纯度,合作社还专门配备了检测室、购买了测色仪等化验检测仪器,并在村里选派专人去西宁进行培训。同时,将村里的贫困户全部安排到了合作社工作。

上游村的扶贫情况明显好于其他村,全村只有8户贫困户。诺日加就是其中之一,没有收入,家中也没有劳动力,女儿出嫁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得靠诺日加两口子,生活显得较为艰难。

东主指着不远处一座显得破旧的民房说:“那就是诺日加以前的房子,考虑到修缮成本太高,所以我们干脆把他俩接到合作社里住,并让诺日加负责门卫工作,每月有工资,家里的土地也流转到了合作社,年底有分红。”

县扶贫局局长久先太介绍,在多年的有机畜牧业合作社发展中,上游村走在了全县的前列。2016年,种植业的纯收入达到55万元,户均分红8700元,被省农牧厅授予“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创新示范基地”,在辐射、带动其他乡镇脱贫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子科滩镇曲布藏村惠民畜牧业合作社在养殖、种植、餐饮、劳务输出、销售等五个小组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旅游服务业,新建了药浴池、观景台,提高合作社收入;黄清村雪域畜牧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县最大的高产牦牛奶牛繁育基地和乳制品加工基地;中铁乡吉浪村吉祥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第二产业,加工销售藏香、酸奶、藏服等产品,2016年盈利22万元……

曾几何时,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制约着兴海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而今,他们立足有限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合作社,带动群众脱贫增收,逐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脱贫局面,草原儿女在绿油油的庄稼地里,播撒、收获着希望!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