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43岁的史世锋由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派至都兰县,担任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第一书记。他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与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密不可分。

我们就喜欢这样的第一书记

青海
2021-07-01
2015年10月,43岁的史世锋由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派至都兰县,担任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第一书记。他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与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密不可分。

初次到都兰县西河滩下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乡村硬化路、太阳能路灯、文化广场,村里文化墙上绘制的民族团结和精准扶贫宣传图独有韵味,全村统一的红色彩钢屋顶更是别具特色。来到村党员活动室,八九位村民围坐在一位手抱文件袋的男士身边正讨论着什么。

“请问史世锋书记在吗?”“我就是。”那位男士放下手里的文件袋从人群中站起来。

当得知记者是来采访史书记后,村民们变得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抢着给记者说史书记为村里办的好事。村民董菊莲说“史书记实话好,人太好了,给我们村干的好事太多了,书记想方设法让我们挣钱,我家搬了新房,现在媳妇都娶上了,我心里高兴。”

2015年10月,43岁的史世锋由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派至都兰县,担任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第一书记。史世锋说,“刚来的时候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专门上网学习了扶贫方面的政策,走访政府和涉农部门了解具体政策规划。”这为他在西河滩下村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史世锋一直都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来到村里第二天他便邀请村干部,翻沟坎、越滩涂,对村属土地、灌溉水源、农用渠道、邻近村枸杞种植基地等开展实地考察。他带领工作队用了仅仅半个月时间,对全村115户开展了“白加黑”式逐户走访,全面掌握了每户村民的基本情况、贫困村民致贫原因和村民们的打算。

史世锋说:“尽早掌握情况,工作才不会被动,扶贫项目才能尽早实施,村民也就能尽早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他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与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密不可分。

史世锋没事就会到贫困户家里拉家常,给他们讲讲惠民政策、聊家庭发展打算,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搞好家庭发展规划,摒弃“等靠要”的心理和不好生活习惯,尽快脱贫致富。

贫困户里最让史世锋放心不下的就是48岁的村民吴生海,史书记说:“没文化,也没有技术,因为家庭变故媳妇抛下父子俩走了,从此以后吴生海变得一蹶不振。”

“懒汉”这个标签从此也就贴在了吴生海身上,他整天不务正业无所事事,要么在家睡大觉要么就是在村里瞎晃悠,典型的等靠要,村民们对他也是避而远之。

“自从史书记来了以后经常找他谈心,给他报名学技术,帮他联系务工的地方,还把他纳入生态管护员,现在吴生海一年能挣四五万。”村民董菊莲指着站在史书记一旁笑得合不拢嘴的吴生海说。

吴生海正想说什么,一阵手机铃声响起,他接完电话,给史书记打了个招呼就匆匆走了。邻村有活干,他去干活了。史书记说:“现在吴生海学会了技术成了砖瓦工,外面有活干他就去,还学会了开车,自己买了一辆二手车,枸杞采摘季节专门接送采摘工,现在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村民们都说吴生海之所以改头换面,“坐着飞机奔小康”,多亏了史书记的帮助。

史世锋在村里忙活了一年零八个月,也的确为西河滩下村脱贫忙出了眉目: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转变……村里许多群众信服地说:“我们就喜欢这样的第一书记,跟着他干,脱贫增收在眼前。”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