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五,但对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下滩村来说,这一天却是可以记入村史的一天。就在这一天,下滩村田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这也意味着下滩村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
“那一天我终生难忘,真的太激动了。要是没有永和集团的帮扶,不知道破零的路还要走多久。”回想起那一天,村党支部书记杨平至今还激动不已。
2018年初,由省工商联牵线搭桥,西宁永和集团和下滩村“认了亲”,如何让这个“亲戚”尽快脱贫,永和集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与村“两委”共同探讨脱贫致富之路,经多次调研沟通,最终决定永和集团出资37.6万元购买2台联合收割机,由村“两委”牵头成立田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运作,贫困户占50%股份,保证村集体、村民、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杨平把联合收割机当成掌中宝一样爱惜,“崭新的机器,租给‘外人’我不放心,租给自己村里人,他肯定不会胡整。”
村民赵生海和弟弟成了杨平“私心”的受益者。赵生海给记者算了笔账,“8月份我和弟弟去海西收割,37天30000元,除交给村里7000元的承租费用,机器的开销将近10000元,我俩一个月就挣了10000多元,虽然也是起早贪黑,但最起码不用太辛苦了。”
从海西回来,又赶上自己村里的收割时期,20天的时间,兄弟俩在自家门口又挣了20000元。“我有10亩地,一年忙到头最后也就10000元的收入,现在一台机器,两个月的时间,比过去一年的收入都高,永和集团给我们找准了产业,选对了致富路,日子一定会越过越舒心。”赵生海笑着说。
下滩村只是永和集团扶贫的一个缩影。
“扶贫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正如永和集团总经理邓恒所说,多年来集团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省工商联带领下,积极参与 “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精准扶贫行动,自2016年至今帮扶资金达4580余万元,帮助困难群众3000余人次。企业先后荣获2017年度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2019年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脱贫要确保质量、防止返贫。4年来,永和集团与互助县西山乡东山村、五十镇下滩村,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下细沟村结成帮扶对子,针对贫困村、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责任到人、明确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精准帮扶活动,从简单的捐款捐物到助推村集体经济破零,由“输血者”到“造血者”,通过实施产业、教育、就业等形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治贫先治愚,富生活先富脑袋。永和集团在精准帮扶中,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注重从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功夫。
2018年,永和集团出资15万元为互助县五十镇下滩村、湟中县鲁沙尔镇阿家庄村、湟中县鲁沙尔镇朱家庄村开办励志爱心超市,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参与村委会公益劳动、务工增收赚取积分,到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所需物品。
“爱心积分卡实行一月一评定,一月一兑现制度,超市所有物品都由永和集团公司不断提供补充。爱心超市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团结,和谐了邻里关系,促进了民俗民风和村容村貌的改观。” 下滩村第一书记刘兴国介绍说。
“以前村里搞个活动,大家来了就是捧个‘人场’,正儿八经来干点实在活的人少,自从去年永和集团成立了这个励志爱心超市,现在村里搞个环境卫生整治啥的,大家积极性特别高,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村民郭永仁深有感触地说。
励志爱心超市不仅激发了大家勤劳致富的思想,还在移风易俗中起了积极的作用,“红白喜事降低费用,也是加分项,目前来看,还是有一定的作用,最起码彩礼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杨平说。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永和集团一直坚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工作。
2016年为湟中县教育局捐献79万元,为学校配齐了桌椅和文体器材等教育设施,为互助县西山乡东山村贫困大学生捐资3.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2018年-2019年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出资16万元帮助160余名贫困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
下滩村村民王治林的3个孩子均是永和集团捐资助学的受益者。王治林与妻子勤劳持家,“虽然生活不是多富裕,也还过得挺好。”王治林说,随着3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一年4万元的开销,让这个以务农为主的家庭陷入了生活困境,王治林家成了因学致贫的贫困户。
2018年永和集团资助了王治林家3个大学生共计30000元,“感谢永和集团帮我们渡过了难关,现在孩子们都毕业工作了,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勤劳朴实、不善言辞的王治林信心坚定地说。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爱心帮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永和集团不断探索着多元化的扶贫形式,在回馈社会的同时,也不忘关心本集团公司员工,多年来慰问困难职工56余人,发放慰问金7.42万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得益于各界群众的认可与鼓励,今后,集团还将继续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精准’上下功夫,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从企业致富思源到助力脱贫攻坚,从转型升级到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强、企业强、乡村强,携手奔小康。”邓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