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城出发,向西南方向行驶15公里,尕让乡二连村到了。沿着平坦整洁的村道步行,只见在连绵起伏的群山怀抱之中,3.33公顷的菊花开得正艳,一簇簇、一片片的金黄为碧空如洗、澄澈悠远、清冷孤傲的秋天增添了一份暖意。

菊花,在心田绽放

青海
2021-07-01
​11月3日,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城出发,向西南方向行驶15公里,尕让乡二连村到了。沿着平坦整洁的村道步行,只见在连绵起伏的群山怀抱之中,3.33公顷的菊花开得正艳,一簇簇、一片片的金黄为碧空如洗、澄澈悠远、清冷孤傲的秋天增添了一份暖意。

11月3日,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城出发,向西南方向行驶15公里,尕让乡二连村到了。

沿着平坦整洁的村道步行,只见在连绵起伏的群山怀抱之中,3.33公顷的菊花开得正艳,一簇簇、一片片的金黄为碧空如洗、澄澈悠远、清冷孤傲的秋天增添了一份暖意。

今年66岁的二社村民刘生贵在田里忙碌,他负责菊花生长的日常管护。一边在基地里漫步,一边用手中的小剪刀熟练剪下菊花。“马上进入采摘季了,趁着好天气把花采摘下来送到烘干房处理加工”。刘生贵说。

二连村是个有140户587人的农业村,也是一个搬迁村。以前,他们居住在脑山地区,气候条件差,种什么都难以成活,村民们温饱都成问题。1986年搬迁之后,村民们开始尝试种植油菜、青稞、小麦等农作物。“传统的农作物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们无法获得更多收入,当时看到黄河滩村、希望村等邻村都开始种植露天辣椒,而且效益不错,我们也‘心动’了,试着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一社社长石维崇说。

2014年,在二连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成立了河关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规模化种植露天辣椒,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石维崇介绍:“每亩土地种小麦的纯利润是600元,而种辣椒可达2000元!”几年下来,农户的腰包因此而鼓,党支部的威信因此而树,二连村也被评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虽然二连村因种辣椒而出名,但是由于跟风种植、规模扩大,一定区域内辣椒市场趋于饱和。今年,二连村在全县率先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由原来的合作社转型为贵德县尕让乡二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140户农户纷纷入股,总共流转土地53.3公顷。随着股金、资产、股民的壮大,现有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怎样才能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如何继续带领全村群众走上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一系列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村党支部在准确分析潜在优势、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发展菊花种植。负责菊花种植的技术员卡新才让说:“菊花具有‘香、甜、润’三大特点,具有散风热、明目的药用功效,还有极高的饮用价值。我们到安徽黄山考察后,今年4月,13万株菊苗在贵德‘安家’。黄山的菊花花瓣大、品种好,这次共引进了雏菊、金丝皇菊、婺源皇菊三个品种。我们与当地的黄山顺远茶菊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他们以一公斤140元收购村里的菊花,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菊花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期、采摘期能够吸纳大量的村民来合作社务工。60岁的王生源家中有2口人,由于妻子生病花费大量医药费,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除了政策性补助和每人64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外,他还从事锄草、施肥、采摘等田间工作,一天可以挣90元,去年11月顺利脱贫。他说:“村里又种了菊花,今年还想继续到合作社打工,多挣点钱。”此外,贵德县农牧和科技局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除草等田间管理进行跟踪指导。

二连村还有3户兜底户预计今年脱贫,加上政策性补助之外,合作社还为他们支付土地流转费,每亩土地流转费为500元。除此之外,年底还有分红。石维崇说:“今年是第一年试种,目前还未分红。不过种了菊花之后,每亩的土地可增收6000元。”

采访结束时,闲不住的刘生贵又骑着摩托车去菊花基地忙活了。他忙碌的背影,有一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也有一分不畏严寒、吃苦耐劳的勇毅。远处黛青色的山、金黄色的花和这些勤劳的村民们不仅成为村庄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二连村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兴产业、助脱贫、促振兴最好的见证。金灿灿的菊花,不仅绽放在田间,也展开在每个村民的心间……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