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余晖从远处的山脊洒下来,落在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火西村“八一广场”上,村民们散步聊天,孩子们开心玩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幕温馨的生活情景,与驻扎在西宁市的一支部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该村村委会负责人说:“这些设施都是青藏兵站部机关帮助我们修建的,他们26年来扶贫攻坚不间断,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牵挂,二十六年的鱼水之情

青海
2021-07-01
夏日余晖从远处的山脊洒下来,落在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火西村“八一广场”上,村民们散步聊天,孩子们开心玩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幕温馨的生活情景,与驻扎在西宁市的一支部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该村村委会负责人说:“这些设施都是青藏兵站部机关帮助我们修建的,他们26年来扶贫攻坚不间断,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夏日余晖从远处的山脊洒下来,落在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火西村“八一广场”上,村民们散步聊天,孩子们开心玩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幕温馨的生活情景,与驻扎在西宁市的一支部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该村村委会负责人说:“这些设施都是青藏兵站部机关帮助我们修建的,他们26年来扶贫攻坚不间断,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然而,当年的火西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土地干涸,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全村150户人长年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由于附近没有一所小学,加之家庭经济拮据,不少适龄儿童辍学在家。

青藏兵站部机关得知情况后,大力发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主动与西宁市城西区政府联系,将该区彭家寨镇火西村确定为对口扶贫点。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全面小康如何才能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带着这些疑问,兵站部领导当年8次到火西村走访慰问、深入调研,得出的结论是:治贫先治愚,治愚抓教育。要使火西村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发展教育,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挖除穷根。

为此,兵站部机关首先出资16.7万元建成了一所教学设施完备、学习用品齐全的“希望小学”。在随后的几年中,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村民接了市电、修了公路、整了土地,并帮助他们修了人畜饮水工程,结束了这个村祖祖辈辈吃窖水的历史。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力支援基础工程建设的同时,青藏兵站部机关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帮人民所需,多次邀请地方专家到火西村,宣讲党的富民政策,向村民传授农技知识和养殖种植技术,让大家走上自力更生的致富道路。

多年来,青藏兵站部机关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火西村的帮扶却从未间断。随着帮扶力度加强,帮建范围扩大,村民需求增多,兵站部机关积极开拓思维,努力转变思路,主动改变以往的“物质扶贫”为“精神扶贫”、“文化帮困”,加强对该村“精神”帮扶力度。他们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于2015年5月投入20余万元援建该村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同志们有一个学习娱乐、安享晚年的场所。

老年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引发了兵站部机关领导的思考。他们表示,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关心支持地方建设,是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后,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广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村民精神生活质量。

扶贫攻坚结硕果,雨露滋润花更红。在青藏兵站部机关26年持续不间断地帮扶下,如今的火西村摘掉了扣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那些在“希望小学”上学的孩子们,有的高中毕业,成了致富的骨干;有的大学毕业,当上了人民教师;有的参军入伍,成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