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好政策,人努力,脱贫不是啥难事。”6月27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青石嘴村,马海林望着收拾干净的羊棚,擦着脸上的汗水,笑容中洋溢着喜悦。
就在三年前,马海林怎么也想不到自家会“告别”贫困,有了稳定的收入。说起政府的帮助,马海林的感激发自内心:“缺资金了,有贴息贷款还有产业发展资金,有了政府的这些政策,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马海林是青石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4口人,马海林肢体三级残疾,无法外出务工,除了家里土地上的微薄收入,一家人生活的来源,仅靠马海林的妻子在学校做饭打工来支撑。一直以来由于缺少劳动力,缺乏启动资金,加上文化素质低,导致了家庭贫困。
2015年,马海林被列入扶贫对象,当地干部积极为他寻找致富办法。他家原本有畜棚,马海林以前养过羊,有养殖经验,大家建议他从操旧业,发展养殖业。
2016年,马海林拿着自家的产业到户发展资金,又去银行贷了5万元的“530”贷款,买回来100多只羊来繁育。三年时间,他家的羊从100只发展到300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他越来越忙,收入也越来越高。
去年,马海林养羊的所得是8万多元。“三个月前,我把剩余的一部分羊全部卖出去后,又有了2万块钱的收入。”水涨船高,马海林说还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帮了自己大忙。
目前马海林家新一轮的养殖还没有开始,马海林准备将畜棚收拾收拾大干一场。去年看到家里收入颇丰,马海林的妻子也想去闯一闯,可是做什么好呢?就在此时,她的两个嫂子找上了门,“能不能三个人合伙做买卖?”妯娌三人一番合计,决定在镇上开一家馍馍铺。
不会做馍馍怎么办,那就撸起袖子学。马海林妻子和嫂嫂们轮流到馍馍铺做学徒,学习各种馍馍的做法。马海林帮三个人找好店面后,去年九月,妯娌三人合开的馍馍铺正式营业了。
虽说馍馍铺营业时间还不到一年,但生意非常好,现在妯娌三人又开了面条铺子。说到马海林一家,青石嘴村党支部书记马金宝称赞道:“她们妯娌非常团结,也肯吃苦,有现在的收获是肯定的,他们一家现在是我们村脱贫致富的好榜样。”
夫妇俩除了辛勤劳动所获,他们家每年还可以拿到当地旅游扶贫上的5000多元的分红,有了这么多的收入,马海林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也顺利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