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乡党委专职书记马俊德介绍,原来阴田乡措龙滩村上沟、半截沟两个社因地处南阴山,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群众出行困难,地质灾害严重,农牧业发展滞后,群众经济收入低。两社的搬迁工作是群众多年来期盼的大事,也是党委政府衔接争取实施的民心工程。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州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措龙滩村上沟、半截沟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实实施。

“我们的生活很好了”

青海
2021-07-01
据乡党委专职书记马俊德介绍,原来阴田乡措龙滩村上沟、半截沟两个社因地处南阴山,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群众出行困难,地质灾害严重,农牧业发展滞后,群众经济收入低。两社的搬迁工作是群众多年来期盼的大事,也是党委政府衔接争取实施的民心工程。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州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措龙滩村上沟、半截沟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实实施。

冬日,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来到了门源回族自治县阴田乡。

在措龙滩村,在建的新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施工队,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给人欣欣向荣的感受。据乡党委专职书记马俊德介绍,原来阴田乡措龙滩村上沟、半截沟两个社因地处南阴山,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群众出行困难,地质灾害严重,农牧业发展滞后,群众经济收入低。两社的搬迁工作是群众多年来期盼的大事,也是党委政府衔接争取实施的民心工程。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州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措龙滩村上沟、半截沟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实实施。

目前,阴田乡措龙滩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总占地面积9.9公顷,总投资2970万元,新建住宅96套,清真寺2座,文化广场、幼儿园各1处。其他基础设施包括混凝土道路、自来水管道、地下排污管网、农电线路等。涉及群众96户4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49人)。

74岁的马国太坐在前厅晒太阳,看见我们过来热情地请我们参观他的新房。他很开心:“搬之前我们在山里住的是土房子,冬天的时候很冷,孩子们常年在外打工,那时候最担心的雨雪天。现在,我们在这100多平米的敞亮新房住得特别舒服,土暖气烧上屋里很暖和也干净。”

为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问题,阴田乡的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进驻搬迁阵地,从前期宣传动员、协调征地到解决水电、地勘设计等各项工作都逐一开验。开工以来,乡党委及时组织党员先锋队带领乡村两级精锐力量,坚持早7:30—晚7:30工作制度,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分组分片区,直接进驻建设工地,从建筑材料购置、质量监督、施工指导、安全监管等细节着手,全程监督指导易地搬迁工程。亮出身份、做出示范、主动服务,研究并解决搬迁户在建房和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群众按时限施工、按规划建房,按计划搬迁。

来到20多岁村民马有荣的新宅,他和母亲正在整理衣物,问起住进新宅的感受,小伙子满脸笑容:“搬下来生活条件好多了,村卫生室就在跟前,明年孩子上幼儿园能免费入园,我们全家五口人,现在主要靠我外出务工,村干部就给我提供务工信息,让我感觉生活各方面都有人管,心里很踏实”。

阴田乡党委非常重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由“输血”转变为“造血”,在资产收益、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产业等方面努力探索发展新路径;由“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攻坚”,会同扶贫、住建、人社、卫生、民政、农牧和环林、水利、交通、电力、教育、文化等部门联合协作,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同时,通过教育培训使贫困群众建立脱贫志向;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以党建促脱贫并严格督查巡查,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不再返贫。

42岁的贫困户马如宝,家中还有患慢性病的70岁母亲,以前生活非常困难。去年十月,村里用扶贫专项资金帮他购入4头西蒙塔尔牛,发展肉牛养殖业,“去年买的牛,养到七八个月的时候下了两头牛犊,如果现在卖掉,能卖两万一千元,乡领导还帮我们的牛买了保险,只要我好好干一定能富起来。我现在还是村里的生态管护员,一年有一万五千元工资,孩子们上学都是免费的,70岁的妈妈看病有新农合,我们的生活很好了。”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