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今天扶贫工作队专门邀请了省上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们,给大家讲讲种植专业技术。”近日,乐都区城台乡下台村第一书记邓生栋又一次组织村民们开展技术学习。
“驻村干部来了以后,给我们讲政策,帮我们找出路,替我们要项目,找专家手把手教我们技术,大家咋能过不上好日子!”村民祝保年高兴地说。
2017年5月,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信息处副处长邓生栋被选派到海东市乐都区城台乡山城村担任扶贫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全省驻村工作队员轮换时,他主动请缨继续留守一线,经组织批准轮换到城台乡下台村担任第一书记。
第一天走进下台村,这里的贫瘠令邓生栋感到无比心酸。弯曲的山路是这里通往外界的惟一通道,村民家的土房土墙,用手使劲一摸直往下掉渣子,所剩不多的耕地,即使最好的年景也没有多少收成。
那一天,他在心底暗暗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下台村的人并不懒,可是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村民想发展想致富却没有条件。对此,邓生栋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通过农牧业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社会帮扶等多项举措,帮助村民斩断穷根。
“产业兴则民富”,这是邓生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全村58户村民24户贫困家庭,全村产业造血基本为零,扶贫基础十分脆弱的现状,他不退缩、不回避,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走街巷、上地头,察民情、听民声,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多个精准扶贫项目支持下,2018年全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收入额达18.8万元。
2019年,全村易地搬迁在即,邓生栋又陷入深深的思索。怎样才能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此,他和驻村工作队员认真调研分析,明确了搬迁后的总体发展方向,就是继续做强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产业成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动力源泉。
在正确的思路引领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下台村继续加大养殖、种植产业发展力度,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下台村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具有无污染等优势,最适合发展养殖。我们试种了饲用玉米,为做强肉牛养殖奠定基础。现在,村里80%的土地实现流转,等村民整体搬迁后,养殖场将流转所有土地,争取产业发展再上新规模。”邓生栋说。
为了让土鸡、土豆、荞麦、野葱花等村里的好东西都能找到市场,邓生栋还积极争取支持,注册了电子商务营销中心,开始探索“电商+扶贫”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电商发展起来后,北京的客户一下子订购了2000只土鸡。”村民周学亮高兴地说。如今,下台村的土特产已经在网上打开销路,卖出了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