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楞乡地处偏僻,山高沟深,全乡1119户5169人,13所中小学、幼儿园之间距离长,形成点多人少,师资力量分散的现状。能到省城去读书不仅是学生们的愿望,更是杨同业们和老师们殷切的期待。

情暖藏乡

青海
2021-07-01
尕楞乡地处偏僻,山高沟深,全乡1119户5169人,13所中小学、幼儿园之间距离长,形成点多人少,师资力量分散的现状。能到省城去读书不仅是学生们的愿望,更是杨同业们和老师们殷切的期待。

暑假的第二天,夏吾东珠拉了一箱子书就急忙回家了。

“回家后,才能安心学习复习,还能帮着妈妈照顾家里,我们家好不容易出了个大学生,我不能辜负帮助我继续学业的扶贫干部。”夏吾东珠说。

夏吾东珠家住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尕楞藏族乡牙尕村,家中六口人,除了父母和奶奶,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家中的6亩地(0.04公顷)都是旱地,只能种些青稞、洋芋等,一年地里的收成还不够一家人口粮。

今年5月吾东珠的父母又去果洛藏族自治州挖虫草,交了1万多元的草原保护费,结果才挖了200根虫草,按市场价只能买个6000多元,用夏吾东珠父亲夏吾尖措的话说:“今年虫草挖的不划算,亏大了。”

夏吾尖措挖完虫草回来后就到工地上打工了,一年的收入全指望下半年打工所得。如此困难的家庭如何脱贫奔小康,全家人都将希望寄托在了教育,想着依托教育改变贫困面貌。

这不仅仅只是夏吾尖措一家的想法,更是尕楞乡所有贫困群众的期盼。因为他们的期盼不是虚无缥缈的.

2015年10月,省委宣传部与尕楞乡成为联点帮扶单位,给贫困村牙尕村和哇龙村派来了第一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

从那年起,省委宣传部每年都投入20万元资金,开展“情暖藏乡”助学活动,每年尕楞乡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生,都能分别得到1000元、2000元、3000元的奖学金,牙尕村和哇龙村作为定点扶贫村,每年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生,除了能得到奖学金外,还分别能得到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直到毕业。

去年,夏吾东珠考入了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并不高昂的学费和基本的生活费对这样的家庭却是巨大的难题,而“情暖藏乡”助学活动为夏吾东珠打开了希望之门。

“我们一家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在不想让孩子像我一样,有了助学金家里负担轻了,孩子也能安心读书,以后找个好工作就不用过苦日子了。”夏吾尖措说。

如今,夏吾东珠的妹妹正在循化藏族中学就读高中,“情暖藏乡”活动让这个贫困家庭吃了定心丸,更是鼓励着夏吾东珠和妹妹努力学习。

牙尕村和哇龙村是尕楞乡的贫困村,省委宣传部干部杨同业和石阳分别是这两个村的“第一书记”。今年3月,当他们第一次来到尕楞乡了解情况时,这个偏远而又贫困的乡村让他们吃惊,所有的老百姓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贫困老百姓为了孩子上学而付出的努力让他们感动。

于是他们积极争取省教育厅支持,每年推选尕楞中学前10名优秀初中毕业生赴青海三江源民族中学读高中,为尕楞乡优秀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平台。“帮助贫困、落后、民族地区学生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让他们考入理想大学,这样他们就可以走出大山,接受先进知识和理念,改变命运”杨同业说。

“原来不论成绩怎么样学生们都只能在山那头的文都乡念高中,那里的教学条件和城里差距很大。今年两个‘第一书记’帮我们的孩子争取了10个名额,他们可以到城里念高中,我比学生更激动。”尕楞乡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加很开心,

尕楞乡地处偏僻,山高沟深,全乡1119户5169人,13所中小学、幼儿园之间距离长,形成点多人少,师资力量分散的现状。能到省城去读书不仅是学生们的愿望,更是杨同业们和老师们殷切的期待。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