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光告诉记者,整个生态园营业后,可吸收20多名劳力,工资在1500元到3000元以内,除此之外,当地群众还可带着自家的农畜产品和手工艺品,在生态园摆摊销售,也可以为生态园提供所需的蔬菜和肉类。

光明村的光明路

青海
2021-07-01
李永光告诉记者,整个生态园营业后,可吸收20多名劳力,工资在1500元到3000元以内,除此之外,当地群众还可带着自家的农畜产品和手工艺品,在生态园摆摊销售,也可以为生态园提供所需的蔬菜和肉类。

林荫道上挂着红灯笼,路边不时能看到稻草编成的小人,茂密的树林掩映着朴素的民居,小径蜿蜒曲折,田野上翠绿的青稞点缀其间,乡野间的农家趣味扑面而来。这是我们行走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草原上难得一见的场景。

6月27日,海晏县金滩乡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靳国福早早来到了生态园,收拾收拾院子里的垃圾,查看亭子里摆放的桌椅……他忙着布置旅游推介会的现场,还有几天生态园就要开业了,乡上决定借着光明村生态园开业的机会,要在这里办一场旅游推介会,靳国福东摸摸西看看,所有的东西要自己亲自查看了才放心。

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已经成了各地践行旅游精准扶贫、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的牢固理念。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让游客“住”下来、“闲”下来,已经成不少地方靠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用旅游带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金滩乡地处海晏县东南部农牧交接地带的湟水谷地,是海晏县唯一的农业大乡。发展养殖业草原面积少,发展设施农业农户投入大,近几年金滩乡群众有限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和外出务工,怎么扭转这一局面,打破发展的瓶颈?借助区位优势,金滩乡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光明村位于青藏铁路北侧,临近315国道,生态环境优美,是金滩乡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首选村子。在临近公路的村里发展旅游业,其他的村子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环环相扣,养殖的牛羊、鸡、兔子,还有种植的蔬菜提供给生态园。有了思路,有了资金,生态园顺利地进入建设期。

光明村的生态园分为观光园和餐饮园两部分,其中观光园里,设置烧烤区、采摘区、真人CS体验区等几部分。除了休闲项目,村里还复原了八十多年前村民们使用过的水磨坊和榨油坊,看老一辈的人是怎么利用水力磨面粉。

“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自然条件非常好。”靳国福说道,要发展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为此靳国福他们又在生态园周边,种植了2000多棵树苗,在路边空地上种上了各式花卉,用靳国福的话来说,他们村既能鼓了腰包,同时还美化了村里的环境。

离开观光园,靳国福带记者来到了餐饮园,推开餐饮园的大门,大大小小的盆栽、农家特色花园、枝繁叶茂的树木映入眼帘,在这里游客们能品尝到当地最有特色的农家菜。餐饮园的两排房屋,原本是村里小学老师的宿舍,海晏县的小学合并后,这里就空置了下来,村里人变废为宝,粉刷装修后的旧宿舍,成了餐饮园的各式餐饮包房。

有了观光园后,为什么还要设立餐饮园?金滩乡副乡长李永光解释道,扶贫资金的投入必须考虑资金的风险把控,餐饮园的设立让游客有了选择性,而且当地群众“团拜”、“贺房”等活动都可以来餐饮园举办,等六七八月份过后,观光园的营业进入淡季,扶贫资金不能继续发挥效益了,这边的餐饮园还可以继续运转,从而保证贫困户在任何时间都有收入。

李永光告诉记者,整个生态园营业后,可吸收20多名劳力,工资在1500元到3000元以内,除此之外,当地群众还可带着自家的农畜产品和手工艺品,在生态园摆摊销售,也可以为生态园提供所需的蔬菜和肉类。

等生态园开业后,村里还有群众计划,利用空置的房子开家庭宾馆,到时候又可以增加一笔收入了……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