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滩,说起这个地方常年生活在此的人们总是忘不了当年开荒时的场景,方圆几公里都是以滩涂和荒地居多,其间零零散散夹杂有几颗柏木是人们眼前能够见得到的绿。转眼间,曾经是荒滩的西河滩也已经是散布着大大小小几百户人家,近千余人的幸福家园,林带环抱,阡陌纵横。

西河滩, 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青海
2021-07-01
西河滩,说起这个地方常年生活在此的人们总是忘不了当年开荒时的场景,方圆几公里都是以滩涂和荒地居多,其间零零散散夹杂有几颗柏木是人们眼前能够见得到的绿。转眼间,曾经是荒滩的西河滩也已经是散布着大大小小几百户人家,近千余人的幸福家园,林带环抱,阡陌纵横。

西河滩,说起这个地方常年生活在此的人们总是忘不了当年开荒时的场景,方圆几公里都是以滩涂和荒地居多,其间零零散散夹杂有几颗柏木是人们眼前能够见得到的绿。

转眼间,曾经是荒滩的西河滩也已经是散布着大大小小几百户人家,近千余人的幸福家园,林带环抱,阡陌纵横。

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整齐划一的民居里欢声不绝,专业合作社的地里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田地里一颗颗枸杞苗茁壮成长着,这一幕幕和谐生动的场景组成了西河滩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顺着笔直的硬化道路一直延伸过去,村文化广场上不少老人正在凉亭里寒暄着,村主任晁明生也带着小儿子凑了上去。一位老人问:“你家儿子快上学了吧?”

晁生林接了话茬:“不着急,明年就送去村里的幼儿园。”

这些年来,村子里发生的种种变化,晁明生历历在目。他既是西滩村从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晴”到如今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的见证者,也是村里有了硬化道路直通家门口,水、电、卫生室、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等各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的受益者之一。

“虽然我不能代表全村的人,但是我敢说自从我们村实施脱贫攻坚的各类项目后,不光是村容村貌换了新颜,大家的精气神别提多足了,就是在村子里转转也敞亮了不少!” 谈到短短大半年时间村里发生的变化晁生林感叹道。

西滩下村原本是省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前,不少农户家中时常出现房屋漏水的情况,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路,顾不上门前三分地的村民们更别说是想要发展产业和致富了。

经过一年半的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后,西河滩下村实现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16公里水渠的修建让村民发展产业有了保障,村子道路及所有巷道也打上了硬化水泥路,尤其是栽植的1.1万多棵林木让村子环境上了一层楼。

穿过大半个村子,不少民居家都是大门紧闭,原来9月份正值枸杞采摘季和务工高峰期,不少人不是去枸杞地采摘枸杞,就是外面务工挣钱。

“要是以前你会看到村门口聚集不少小年轻,打牌,闲聊。自从村子发生变化后,村里的人也好像被这股勃勃生气所感染了,个个牟足了力要致富。”联点帮扶的“第一书记”史世锋向我们介绍到这一情况。

刚从旁边的枸杞地采摘回来的西滩下村村民史全放下手中的工具,进屋换上拖鞋在长条沙发上休息。辛苦了半天的他说:“一进家门就觉得很舒服,这和以前在田里干了一整天也见不到钱不能比,现在都是工资现结,而且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踏实多了。”

如今,这西滩下村不单单是村子美了靓了,硬化路铺设了,新居住上了那么简单,正如那屋内屋外的靓丽风景般,一股蒸蒸日上的劲头在田间地头,农家人心中生根。于是,千亩生态枸杞基地,存栏近万只牛羊的生态合作社,都兰县锦都广场里的商铺收益等等产业顺势而起,村民们致富的路子便越走越宽。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