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进入秋季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草原渐渐恢复了宁静,但在距县城75公里外的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里,一大早,一场热闹的讨论会就开始了,参加讨论的正是村里46户贫困户的牧民代表和村委班子成员。在村“第一书记”牟钰朕的主持下讨论会有序进行,讨论的主题当然与“脱贫”有关。
原来,索乎日麻村的贫困户在乡镇府所在地购买办了两处楼房,大家正在为干什么纷纷进言。七嘴八舌,有想法的牧民群众接二连三发表意见。
议论纷纷中村支部书记格日加说:“我建议,咱把一套门面租出去,另一套门面办一个澡堂吧。现在大家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但全乡没有个洗澡堂,我觉得开这个店是非常有必要的……” 格日加说着开洗澡堂理由,其他人不住地点头。在人群中,还能听到“要是澡堂开起来了,我可以去上班”的话语。
经过几番讨论,大家细细思量意见集中,都觉得此方案可行,“第一书记”牟钰朕说:“行,那我们就办,这个想法的确可行,我这就去写实施方案。”
讨论会散了,大家都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纷纷散去,嘴里还不时地念叨“又有一个分红的项目了。”
牟钰朕介绍,索乎日麻村位于索乎日麻乡东南部,草场总面积3·9万公顷,人口只有一千多人,以藏族群众为主。村里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问起村里前生今世,牧民群众洛桑卓玛凑上来,用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说:我们现在路好、房子好、吃得好,钱也挣得好……显然,在洛桑卓玛朴实而简单的语里透露出着对现在生活满意的态度。
村里,干净的硬化路两边漂亮的太阳能路灯竖起,一排排民族风格浓郁的房子吸人眼球。走进村民旦主学的家中,独门独院,水、电、厕、“村村通卫星电视”样样齐全。
今年45岁的旦主学一家是2016年第一批建档立卡易地搬迁户,原先7口人住在距县城45公里山村的放牧点里,用水、通讯与交通都不方便,除了牛羊再没有其他收入了。但现在,告别了过去四面透风的帐篷,还有窗小屋暗的土房子,搬入了新房子后,交通便利了,大部分牧民把牛送到了村里的肉牛养殖基地,除了分红,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再多挣点钱,怎样改善生活条件。
到了午时,乡政府的院子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篮球场上球员们不甘落后,勇猛奋战;观看比赛人们的呼喊、加油声此起彼伏。牟钰朕说,索乎日麻村因为在乡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如今村里牧民群众的观念转变了,像这样的文体活动经常开展,锅庄、篮球、赛马等体育文化活动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村民昂保是村里的残疾人,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谈到日新月异的村容村貌和生活变化,昂保有些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因为行动不便给村里拖后腿了,现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越来越多,住房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吃穿有保障,年底里有机肥厂还有分红,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牟钰朕说,这几年,我们坚持精准扶贫与转变贫困地区牧业发展方式深度融合的思路,充分尊重自然资源和贫困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县乡党委、政府更是通过培育壮大合作社和产业户,采取“合作社+基地+牧户”的模式,帮助我们,对于索呼日麻村的牧民群众来说,以后的高兴事儿,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