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国家的脱贫攻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政策,我现在可能还住在经常漏雨、一场大风就能刮倒的土房子里,过着今天吃完明天挨饿的日子。”获得过乌兰县铜普镇脱贫能手称号的都兰河村村民贾伟说。
贾伟是乌兰县铜普镇都兰河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没有上过几年学的他,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一年下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贾伟的妻子患上了肺癌,使得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拮据,“那两年是我最困苦的日子,为了给媳妇治病我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最后还是没能挽留住她,只能独自拉扯两个孩子。”回想起过去贾伟的眼睛里充满了酸楚的泪水。
从此贾伟一家带上了贫困的帽子。不认命的贾伟赶上了好时候,2016年脱贫攻坚战在乌兰县打响后,在党的致富政策鼓舞下,贾伟有了育肥牛羊的想法。说干就干,贾伟通过“530”小额扶贫贷款政策,争取到了5万元贷款资金,资金到位后,贾伟又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学习了新型养殖方法。
贾伟说:“利用家庭舍饲养殖的形式,打破了以往的粗放型的放牧,我们一般是夏秋季育肥、冬季屠宰销售。”短短半年时间,贾伟家的羊从原来的几只羊发展到60余只。到了年底,全家年人均纯收入增长5000元以上,同年贾伟一家就实现了脱贫摘帽。
尝到甜头的贾伟干劲更足了。贾伟心里明白光靠育肥牛羊是很难真正奔上小康的。贾伟说:“致富就像孵鸡蛋,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很难发挥效益,必须多管齐下。”经过详细调查,他发现,乌兰县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人在跑,看准了机会,贾伟决定在当地跑运输。
当贾伟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大胆想法吓了一大跳,都劝他说:“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打零工,不也过得好好的,拿自己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又成了贫困户!”
但是贾伟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坚持相信自己的判断。贾伟以育肥牛羊的周转资金支持,又借了1万元,租了一辆运输车,开启了自己的运输事业。一开始没有顾客,贾伟就主动上门找牧民联系货源,但是一个星期下来鞋子都快磨破了,也没有几单生意,这让贾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一次偶然的机会,贾伟发现了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消息,这一尝试,不仅仅打开了自己运输的销路,还顺带把自家的牛羊也一样推销了出去。自己开了窍,贾伟也没忘记村里人。
“我帮助乡亲们屠宰牛羊并帮助贩运,从而增加全村农户收入。跑运输以来,一共获得3万元利润,市场给了我丰厚的回报,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贾伟高兴地说。
比贾伟更高兴的是村长马占林,他说“在搞好牛羊育肥、发展好运输业的同时,贾伟时时关心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为村里的特困户发布牛羊销售信息,帮忙贩运和屠宰。”
贾伟说,自己跑运输赚了钱,虽然村里很多人看着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试一试。为了让大家和我一样奔上小康,有时间我就向村民传授经验,并把自己的货运信息、牛羊肉需求信息提供给他们。村里有几个胆大的,通过这些信息,实现了牛羊能早点出栏,减少了养殖成本。
在村长马占林的眼里:“贾伟身上总有一股热血劲,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事业,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周围很多人也都逐渐走上了富裕之路,村里需要像他这样的带头人,老百姓才有更多机会和信心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