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天气阴霾,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城出发,越野车嘶吼着向宁秀乡疾驰。
一路与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同行,一提起“包虫病”这三个字,都会强烈压迫每一个人敏感的神经,“虫癌”——这一称谓对每个闻听此病的人而言——无疑都有着一种可怕的震慑力。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我们的内心反复纠结着这个问题。
为打开我们的心结,县疾控中心主任才让多杰这样解释道,包虫病是青南牧区流行的一种寄生虫病,这种病传播范围广、罹患人数多,中间宿主多,防控极为困难,泽库县也曾无可幸免地成为包虫病的“重灾区”。
一旦得了“包虫病”,虫卵会随血液循环,寄宿于人的多种脏器中,逐渐成长并侵蚀损害人体器官,这种病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包虫病”已经成为危害农牧民身心健康和生活水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严重制约着泽库这个贫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让多杰主任谈道。
以防为主:覆包虫之巢 令其再无完卵
对我们而言,此次采访同样是一次科普之行。随手打开防疫人员携带的“包虫病防控宣传手册”,里面用藏汉双语图文并茂地记录道: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家犬是最常见的传染源,而对于人类的感染主要由于与犬亲密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或犬粪中虫卵污染土壤或水源,人畜共饮同一水源,进而造成间接感染。
此前在县卫生局,副局长朱文明与我们曾进行过一次长谈,他介绍道,“包虫病”并非洪水猛兽,不但可控,而且可防,一旦阻断了它传播的路径,这可恶的虫卵再无生路。我们的预防工作关键在于宣传。其一,不给犬类喂食牛羊内脏;其二,做好城乡犬类疫情监测;其三,在牧区逐户宣讲勤洗手、不喝生水等卫生常识。
其实,泽库县“包虫病”防治的这场攻坚战早在10年前就已打响。自2008年该县启动包虫病防治工作以来,全县自上而下、多部门合力,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包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政府计划,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指标,形成了职责清晰、目标明确的工作机制,并制定出台《泽库县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健康泽库2030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文件,如今,它们已成为向“虫魔”宣战的利器,确保泽库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首战告捷。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近年来,该县严格开展中间宿主与病媒生物防治。县农牧局工作人员对家犬登记入册、挂牌编号,累计办理“犬证”44735张,并设置畜间疫情防控责任人与监督员,做好疫情监测,做到“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同时开展羔羊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流浪犬管理与犬粪掩埋、家畜屠宰检疫和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流行病学监测集中式安全供水工程建设等防治措施,力求清理寄生虫“庇护所”,使之无处可藏。
有了这些环环相扣的预防措施,才让多杰主任才敢拍着胸脯保证道:“咱们县已经为包虫病防治确定了目标,到2020年底,在县域范围内,将基本实现包虫病有效控制,70%以上乡镇人群患病率在1%以下,且犬感染率在5%以下。”
防控结合:割去“虫癌”这颗毒瘤
一份截至日期为今年8月底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泽库县累计B超筛查人数为69258人次,筛查出包虫病确诊患者178人;累计发放阿苯达唑乳剂8.5万毫升,阿苯达唑片9.9万片;对新生患者免费提供药物进行治疗,对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B超复查;评价疗效,累计药物治疗78例,手术治疗89例。
泽库县总人口约为7.7万人,从客观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就全县800:1的医患比例和仅15名卫生防疫人员而言,个中付出的辛劳和艰辛可想而知。
雨点拍打在脸上,高海拔的寒风袭人,穿着白大褂,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谢文元、韩禄和宁秀乡卫生院院长格智才让一起走进宁秀乡智格日村才措加家里,他们手里提着给“包虫病”患者才措加带的6瓶阿苯达唑乳剂和宣传画册、纸巾等物品和包虫病患者治疗记录卡,自从今年5月才措加被查出肝包虫病开始,他们回访、送药和记录的工作便不曾间断。
据我们所了解,近年来,青南牧区包虫病防治资金投入逐年呈递增趋势,为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以泽库县为例,2016年至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下达包虫病防治经费82万元,在此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泽库县每年从县财政拿出5万元,用于患者术后复查和体检资金。
“这药很管用,疼痛感已经消失了”才措加摸着右侧腋下,望着再三叮嘱自己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按时服药的格智才让,感激地说道:“10年前我嫂子得病的时候,这药还得买,一个月要花600多块钱,现在全部都免费了,心里真的很感激!”
在宁秀乡卫生院,若非亲见,我们甚至不敢相信,这个偏远地区的乡级卫生院已能进行“包虫病”的常规手术治疗,在县医院的医疗支援下,该乡及周边地区的3万多牧区群众“包虫病”防治也已实现医药费用“零支付”。
宣教为先:大手拉小手共铲“虫魔”
才让主任告诉我们,要完胜“虫魔”,除了预防与治疗,改变生活习惯是最关键的“招数”。
在县疾控中心,我们从文字及图片资料、专题片、微信公众号中,看到了泽库县医务工作者一线宣教包虫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治疗包虫病相关政策的诸多影像资料。同时,他们还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和音乐,通过展板展示、语音播报、电视、微信、设点咨询等多重平台,以“三下乡”、乡镇集贸日、世界卫生日等活动和重要节庆日为契机,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并开展包虫病知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在全县形成了包虫病防治知识处处可见、人人可见、时时可见的良好教育氛围,让牧区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包虫病的危害,掌握了防治知识,并主动投身到防治工作。
9月14日上午,“包虫病预防知识讲堂”在宁秀乡完全小学六年级二班教室里开课了,只见身穿白大褂的格智才让走上讲台,44名淘气的学生赶忙停止嬉戏打闹,一双双清澈的眼睛直盯着这位老师夹在腋下的厚厚的卡通画册,露出颇感兴趣的神色。
20分钟后,格智才让关于包虫病传播途径和预防小知识的“课”已经讲完了,却被好奇的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拦在了讲台上。
在泽库,日常的“包虫病”宣教正润物无声地融入牧民的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家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进而在城镇乡村构成了一个消灭“虫害”的反包围圈。尤其是孩子们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教育,回到家里就会影响家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我们敢确信,在广大的青南牧区,送走“包虫病”这个“瘟神”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