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促进了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给西藏人民生产、生活和西藏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方便和益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西藏社会长远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方式对西藏社会发展的影响

西藏民族大学
2017-01-04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促进了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给西藏人民生产、生活和西藏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方便和益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西藏社会长远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方式对西藏社会发展的影响

石方夏1 , 泽 玉2

(1.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2.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要: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促进了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给西藏人民生产、生活和西藏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方便和益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西藏社会长远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网络;信息传递;社会发展;西藏

作者简介:石方夏(1972-),男,陕西咸阳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献信息及数字化信息管理、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社会与媒介引导力研究”(项目号:14BXW040)的阶段性成果。

一、信息传递方式与社会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指信息由信源经过一系列环节到达信宿的过程。信息的传递方式是指信息以何种媒介,何种途径传递到信宿。信息传递研究的是什么人,向谁说什么,用什么方式说,通过什么途径说,达到什么目的。信息的传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同时信息传递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

信息传递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迄今为止,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大致有口语传递、文字传递、印刷传递和电子传递。这四个阶段不是决然分开依次取替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1]。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方式、传递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范围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无限地扩展。互联网所具有的时空压缩性、双向互动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得互联网用户的活动越来越少的受到时间和地域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的信息传递主体之间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和主动关系,信息传递主体可以实现双向互动。而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消耗极大降低,这是传统分层、分阶段的信息传递方式所不可比拟的[2]

(二)社会发展相关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是以人为核心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生活包括生态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上述几个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在建设西藏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要把经济的更加发展、文化的更加繁荣、科教的更加进步、民主的更加健全以及人民生活的更加富裕综合起来进行考虑[3],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西藏社会发展的有序和正常,才能保证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是通过技术这个工具载体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给人们的信息传递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交流方式、思维模式和生存方式[4],进而改变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可以说,以往社会的任何发展变化,都与信息的传递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传递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程中。

二、网络环境下西藏信息传递方式的现状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形复杂。信息传递从古到今都是西藏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等社会条件,决定了繁衍生息于此的各族人民的社会意识和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以世居西藏最古老的藏族、门巴族和珞巴族为例,他们彼此间的紧密联系和信息传递活动,可以溯源至西藏高原古人类形成初期[5]。为了传递信息,西藏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方式,如在商品交换、宗教活动、诵颂诗歌、观看戏剧、讲述民间故事等活动中使用的口语传递;在现实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拟声传递;在礼仪、传统体育等活动中产生的非语言传递等方式。

从信息传递的内容来看,由于农牧业是西藏高原的少数民族生活的主体,因此西藏少数民族间信息传递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生活、宗教及农牧业产品的交换等。而对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获取则是推动西藏少数民族间信息传递的主要力量。上述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有的至今仍在沿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它们仍然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信息化建设。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西藏的网络平台建设就已着手进行。到2010年西藏的网民数量已达81万,增长率为52.7%。而西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拉萨市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数量为63台(数据来源《西藏发展白皮书》)。另外,网吧也成为没有电脑的民众获取信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另一个渠道。

截止到2013年底,西藏自治区所有的区、县、乡以及重要的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的信息网络已基本建成。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西藏已有的光缆总长度为5.87万公里,在所有的乡镇中,已有96.7%的乡镇接通了光缆,有2326 个行政村接通了宽带。西藏通信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3年西藏互联网用户增加了近40万户,到相关部门备案的互联网站有1340[6]517日 “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这一天,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又提供了新的数据:截至20163月底,西藏自治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 163.9 万户,互联网用户占人口比例达60.1%,已过6成。互联网宽带(固定)用户数同比增长 22.3%[7]

在建设硬件设施的同时,国家也十分重视软件方面的建设。因为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只有网络,没有藏文信息、藏文信息系统及相关的藏文信息处理软件等技术的支持,对于西藏不懂汉文的农牧民来说就无法使用网络、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也无法获取到外界的信息,这就容易导致他们与信息社会的脱节,从而减少了一条传播藏族文化及与外界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在国家的鼓励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成绩。从藏文操作系统、藏语信息处理、藏文信息技术标准到2016年发布,201711日即将实施的《信息技术藏文词汇》,这些都为西藏人民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这些成果的应用,使西藏人民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本民族语言文字上网浏览查看、获取信息进行交流,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6]

上述数据显示,西藏互联网平台建设的速度还比较快的。而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的热情也是有增无减,这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必将为西藏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三、网络信息传递方式对西藏社会发展的促进

(一)网络信息传递方式给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领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西藏也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发展、巩固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艰巨任务。而信息传递方式在完成这个任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社会运行质量、完成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基础条件,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着一种恒久性支持。这从西藏这些年的社会变化中得以体现。

近年来,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西藏人民的信息传递方式继广播、电视、电话之后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同时也让西藏和内地走得更近了。2011年《西藏发展白皮书》中写道“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递手段,与全国乃至世界同步发展,已经进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4]这样的描述准确地反映了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

如今在西藏,互联网对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它的普及使得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对它的依赖。了解外部世界,获取自我发展所需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所需的信息大部分都来自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快捷、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在西藏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网络信息传递方式正以它特有的形式服务于社会民众,为民众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生产、生活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

“农牧管家”是自治区工业信息化厅牵头,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和本地信息技术报务企业共同研发的西藏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语音热线、网站、村级信息服务站及手机客户端来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递与发布。广大的农牧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获悉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动态,及时掌握行情,使自己生产的牦牛肉等农畜产品及时的销售出去。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农牧民们还能快捷方便的获取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各项优惠政策、有关生产的科学技术咨询、生产经营方式、致富就业政策、文化生活等相关信息[8]

此外,西藏农村信息服务试点工程的数据库、电子农务平台和门户网站、农牧业产业化服务信息系统和藏汉双语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也陆续建成[6]

2016529日的《西藏日报》刊文称:在生存、生活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人们得益于网络信息传递方式的便捷,先后开起网店走上致富的道路。以措勤县为例,他们依托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等优势资源在网上开店,并组织了九家淘宝网店线下体验馆,主要出售金紫绒羊绒制品和扎日南木措藏香,交易额达40多万元。除此之外,全县的其他电商的销售总额已接近500万元。在国家的扶持政策下,西藏的各种互联网业务资费也不断下调,并实行电信服务补偿机制,将宽带逐步延伸到自然村[7]

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西藏人民的商贸交易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以前通过长途电话预约进行商谈或者是在市场里进行的现货交易方式正在逐渐地改变为用微信传递信息并及时互动,在网上随时看货并讨价还价的方式,形成了线上看货,线下交易的贸易格局。如亚东仁青岗边贸市场里的大多数居民就是用微信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和印度边民进行贸易。同时通过亚马逊、京东、淘宝、苏宁等电商平台,西藏的人们和其他地区的人们一样,轻点鼠标或刷刷屏幕就可以轻松的在网上购得自己需要的内地商品。而西藏的特色产品诸如冬虫夏草、藏红花、牦牛肉等也可以通过网络走向西藏以外的平常百姓家[9]。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注册地址为西藏的淘宝店铺数量已达1216家,主要分布在拉萨和林芝两市。牦牛肉、玛咖、藏香、藏红花、松茸、藏药等西藏土特产品在网上的畅销,标志着西藏特产进入了电商销售时代[8]

网络信息传递方式给西藏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全国乃于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更多关于西藏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此来西藏旅游观光的人数也是有增无减,逐年增加。西藏的许多村庄就是通过特色旅游走上富裕之路的。信息传递方式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共享,同时带来的还有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9]

(二)网络信息传递给西藏社会管理带来的变化

在社会管理方面,西藏的各级政府搭建了相对方便的管理对话平台,使信息能得以有效的传递,以提高政策、方针的传达效率。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直接接收到各级政府的“声音”。避免了以往因信息的多层、分段传递所导致的失真、损失,使人们能真切的领会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级政府的具体实施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传递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各级政府就能深刻地了解民情、民生,制定出符合民众意愿的政策和法规,使制定的政策合乎实际、服务于民众。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网站就设立了新闻中心、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招商引资、西藏旅游、焦点新闻、地市动态、互动交流等板块,几乎覆盖西藏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力求以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来进行管理,服务民众、服务社会。

201117日开通的“西藏在线”,以客观、全面传递中国西藏信息为主旨,以翔实的文字、数据、图片和视频,向世界介绍中国西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让西藏人民能够用方便的途径和方法真切地感受西藏的发展与变化、全面的认识西藏的过去与未来。

西藏首个政务微博“拉萨发布”于2013710日开通上线运行,它的目标及功能是及时发布有关拉萨的权威政务信息以及实用资讯。这是拉萨市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的优势,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引导社会舆论,推进政务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拉萨发布”的主要板块有拉萨要闻、五大战略、权威发布、幸福拉萨等。它围绕公众关切的问题,发布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工作的举措及进展情况,及时、准确、权威的对全市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民生政策解读等重要信息进行发布和展示,为民众提供丰富的政务、生产、生活、旅游信息。“拉萨发布”力求打造一个政府与群众对话的便捷窗口、推动网络问政的权威平台、树立拉萨形象的全新阵地。网友可以通过这一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及时了解拉萨发生的重大新闻,感受拉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10]

西藏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于2014922日开始试运行,参保单位可以登录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进入西藏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页面,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和信息查询[9]

20169月,西藏自治区官方微博政务微信发布管理平台也开始招标进行建设。该平台的建设将成为又一个政府管理层与民众对话的平台,必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民众意愿表达的渠道畅通,有利于西藏社会的进一步和谐发展。

上述的各项平台建设,只是西藏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平台建设的几个代表。这种做法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有助于建设有效的政府与民众信息传递和沟通平台,有力地推进“公共协调”社会管理机制的形成。使西藏社会治理主体可以运用有效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方式提升社会的治理能力。在未来,网络信息传递将使社会管理部门和广大民众一起推动西藏的政治文明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建设进程。

四、网络信息传递方式给西藏社会发展带来的几个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网络信息传递方式给西藏社会发展带来的几个问题

1、网络时代信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共享性、散射性、附加性及迁延性。这些特征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传递范围更广,辐射区域更大,影响时间更长。而且这些信息还可以被反复加工、利用,并加入传递者的个人意图而使得信息的原貌全部或部分被掩盖。

一些国外反华势力以及敌对势力也正是利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的这些特点,抓住个别事件制造事端大做文章,通过网络向西藏进行有目的、有区别的信息传递。这些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比传统信息传递方式下的结果更为严重,容易造成文化侵蚀和对公众视听的扰乱,更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如何甄别并控制这类信息的传递与扩散,还公众一个真实的事件原貌,关系到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影响到西藏社会的安全与稳定[4]。这是西藏的社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的一个问题。

2、西藏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西藏各地区、各少数民族间信息传递方式的差别还是较大的,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方式会因为各地区网络基础建设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如果没有考虑到彼此兼顾发展,那么这种差距还会不断拉大。这会形成信息传递的不对等,从而使社会管理的相关信息和民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得以上传下达,或者是信息传递行为虽然发生了但接收者却没有接收到正确的、原始的信息,不了解管理层的真实意图,从而缺少沟通和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与方法,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1、建立和加强网络信息传递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对网上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及时剔除有害信息。加强官方网络信息的传递力量,对一些特殊的事件,官方的回应要及时准确,以正视听,让民众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不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混淆视听的机会。

2、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及公开性,让民众真正地了解到政府做出的决策以及与他们的关系。让他们了解到政府制定这些政策的原因和目的,并让民众加入到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行列中,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社会管理所发生的变化。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及时对网络上传递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了解舆情动向,控制舆情发展,从而化解各类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应该看到,互联网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个体的信息传播能力得以激发,政府工作也因此而变得公开透明,传统的社会权力格局受到挑战。但同时对管理层来说,如何面对眼下的挑战,并通过变革理念和制度创新,创造性地回应这种挑战[11],解决好这些问题,从长远来看必将对推动西藏社会管理的升级、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韦正球,吴灏鑫.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息传播方式的途径[J].新闻与写作,201311.

[2] 陈琦.浅析互联网对信息传递的影响[J].无线互联科技,20135.

[3]伍义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5.

[4] 徐磊.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 张征,张玉荣. 论西藏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变迁[J].新闻界,2012(14).

[6] 罗先林,张雪松.西藏地区互联网高速发展[N].人民邮电报,2013-07-23.

[7] 刘洪明,白明山.西藏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超6[N]. 西藏日报() 2016-05-29.

[8] 王莉.互联网引领西藏自治区信息化发展之路[EB/OL]. 中国西藏新闻网,2015-12-21,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

[9] 凌烟.互联网能为西藏带来什么[EB/OL]. 中国西藏网, 2014-11-23http://www.tibet.cn/news/index/xzyw/201411/20141126_2122374.htm

[10]刘洪明.西藏首个政务微博“拉萨发布”开通[N]. 西部时报,2013-07-12.

[11] 李凌凌. 信息传播方式创新驱动社会发展[J].今传媒,20153.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