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营村贫困人口多,收入差距大,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201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金融扶贫”的精准指导下,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村商业银行探索出为贫困户授信并依托合作社养殖葱花鸡为致富渠道的新办法,建立了“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信贷支持”的扶贫模式。
青海 2021-07-01
卓玛才塔家的幸福生活得益于曲麻莱县制定的“引进来、走出去、能致富”的培训就业脱贫工作思路和贫困劳动力五年培训计划的落地实施。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全县聚焦深度贫困,坚持精准扶贫和就业导向,积极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走出了一条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的攻坚之路。
青海日报 2019-04-30
李永光告诉记者,整个生态园营业后,可吸收20多名劳力,工资在1500元到3000元以内,除此之外,当地群众还可带着自家的农畜产品和手工艺品,在生态园摆摊销售,也可以为生态园提供所需的蔬菜和肉类。
青海 2021-07-01
尕楞乡地处偏僻,山高沟深,全乡1119户5169人,13所中小学、幼儿园之间距离长,形成点多人少,师资力量分散的现状。能到省城去读书不仅是学生们的愿望,更是杨同业们和老师们殷切的期待。
青海 2021-07-01
摸底认亲“觅穷根”隆亚村位于甘德县西北部,距离县城47公里,平均海拔4400米。2015年10月,响应我省开展“双帮”活动的号召,王刚被农行省分行选派驻隆亚村任“第一书记”。
青海 2021-07-01
凭着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王尚忠的年收入超过5万元,生活越来越好,不仅用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分红村里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成为了一名有稳定收入的“蓝领”。2018年底,王尚忠如期脱贫,就连儿子成家娶媳妇的事也在春节前有了着落。
青海日报 2019-05-21
5月2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我省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海东市乐都区七里店安置区,在这里我们用镜头“捕捉”到了易地搬迁下来的老百姓们在生活中的很多幸福表情。
青海日报 2020-05-28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斩断根植于贫困户身体里的穷根,让贫困户的脑子富起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只有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青海日报 2020-05-14
近年来,格尔木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基本形成“一村一业”的特色农牧业生产和特色发展。
青海日报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