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沿着乡村道路进入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境内,旦正才让给记者指路,“我们现在这里是下李家村,过了这一片儿,前面就是上李家村了。初次到上李家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宽敞的乡村道路。车辆驶进该村综合服务中心的院子里时,看到很多村民在种树。下车,许多人面带笑容迎上来和旦正才让亲热地握手问好……旦正才让是何许人也?让村民如此热情。他,是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信访科科长。2015年10月派驻尖扎县坎布拉镇上李家村任“第一书记”。
青海  2021-07-01
2015年,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果洛供电公司等各级电力机构认真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充分发挥果洛州各地丰富的光照等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实践光伏扶贫模式,让“阳光”产业惠及贫困村和贫困群众。
青海  2021-07-01
瘦高瘦高的身形,沟壑纵横的脸庞,略带沙哑的声音……他时常开着一辆“声嘶力竭”越野车往返于乡间牧户家中,有人说这是艰苦朴素,也有人说是不拘小节,还有人说他就是个“办事员”……无论刮风下雨,酷热严寒,他总是出现在嘉塘草原的贫困村——珍秦镇珍秦四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就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东周扎西,来自玉树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副调研员。
青海  2021-07-01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巴藏沟乡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产业带动和劳务输出为有效手段,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自身脱贫工作,切实解决好“输血”与“造血”关系,率先在全区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
青海  2021-07-01
修路入户、产业进村、盖新房搬新家……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落地,犹如春风十里,吹入了贫困农牧民家,秋冬寒凉的同仁大地上,脱贫攻坚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从易地搬迁安置点到文化扶贫产业园,从挂满“黄果”的经济林到采挖当归的田间地头,每到一处都能听到群众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脱贫致富后的喜悦。
青海  2021-07-01
集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困难与特点,2018年底经国务院扶贫办确认,曲麻莱县建档立卡户总户数为3365户11328人。
青海  2021-07-01
2018年计划完成700名贫困劳动力培训任务,上半年已举办培训班102期,培训6368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1人次。
青海日报  2018-09-04
黄南州4县共有105个贫困村,其中82个贫困村已完成农网升级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村到今年年底将全部完成改造目标。
青海日报  2018-09-11
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直接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达1500余户,仅土地流转一项使农户户均年增收2100元。当年,前沟村出圃苗木31000株,收益15万元,按照此前签订的分配协议,当年安延邦得到了6000多元的分红。
青海日报  2020-11-17
针对全州金融扶贫工作推进难的现状,州县两级财政各筹资500万元共计6325万元,建立了风险防控资金平台。不忘初心,向着新的目标继续挺进2018年是玉树州实现贫困县摘帽的重要一年,是全州决战深度贫困的开局之年。
青海日报  2018-10-08
2015年,张文一家还过着清贫的生活。2014年前,张文在省残联工作,主要跑玉石雕刻的市场销售。2016年,张文把家中出租的房子收回,2017年与姐夫当起了学徒,一年之后,张文和张小平信心满满,“一技在手,酒的天下我有”。
青海  2021-07-01
不到40岁的陶虎在夏塘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快5年,期间有过辛酸和委屈,更有得到群众认可和信任的自豪。在陶虎和工作队及村“两委”的努力下,2018年夏塘村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青海  2021-07-01
2019年,阿琼为自己家乡的雪多牦牛拍了一段代言视频,迅速在抖音“火”了起来,浏览量突破3000万,这也为雪多牦牛肉打开了销路。
青海  2021-07-01
金跃村人多地少,加之交通不便,全村人均收入仅3400元,成为垃圾多、闲散人员多、残疾人员多、危旧住房多、贫困人口多、矛盾是非多的典型“六多贫困村”。
青海  2021-07-01
据悉,“千紫缘”共流转低产量地和撂荒地80公顷,以“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生态种植业。2016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村以超高的花海颜值实现了小山村的华丽转型。
青海  2021-07-01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