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如何发挥各类产业发展能人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效应?如何深入发动贫困群众,组织大家凝聚脱贫攻坚的整体合力,增强内生动力?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通过“能人议事会”制度,有效地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青海 2021-07-01
2016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在格尔木市实施,李广林一家成为全市278户精准扶贫对象之一。2017年,李广林成了护林员,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再加上扶贫单位的资助,让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开支有了保障。
青海 2021-07-01
2015年以来,下贡麻乡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治理黑土滩的办法,在“生态”上做文章,让“黑土滩”成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燕麦饲草种植基地,变成贫困牧民的“聚宝地”。
青海 2021-07-01
地处德令哈市以西五十公里外的怀头他拉镇东滩村,经过一年的精准扶贫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驻村“第一书记”兰英和贫困户何世录家的帮扶故事尤感人至深。
青海 2021-07-01
1月10日,一场持续的小雪为西宁市湟中县的山山水水披上了洁白的衣裳。在这样的深冬里,李家山镇汉水沟村墙体被漆成绿色的汉水沟馍馍产业发展中心(扶贫车间)显得格外醒目。
青海 2021-07-01
寺尔沟村共有251户1079人,其中贫困户有45户155人。乔德清组织召开村群众大会,大家集思广益谋发展。去年合作社成立后,李德财就被聘为合作社出纳,一年可以领一万元的工资。
青海 2021-07-01
窗外一派寒冬腊月景,窗内却似春色铺满园。由青海省商务厅捐建的这座扶贫车间,使得村里的绣娘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五彩的绣线,神奇的巧手,精美的作品。只见绣娘们在温暖的车间内相互探讨交流,敞开想象尽情地创作着。她们以老带新,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带领更多人绣出了美好的七彩幸福路。
青海 2021-07-01
2015年10月,43岁的史世锋由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派至都兰县,担任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第一书记。他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与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密不可分。
青海 2021-07-01
2018年3月,从部队上转业到省安全厅工作的刘云辉被派驻到唐卡村担任“第一书记”,面对陌生的农村工作环境,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群众工作,刘云辉坚持吃住干活在村里。2019年,唐卡村有66公顷耕地全部覆上了地膜。
青海 2021-07-01
仅2016年,湟中县交出了33个贫困村退出、10415人脱贫的好成绩。就连村里2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分时分段在花海捡拾垃圾,监督、规范游客行为,每月还能领到固定工资800元。
青海 2021-07-01